NEWS
立秋有哪些飲食習俗 |
來源: 點擊數:179次 更新時間:2023-8-8 15:19:05 |
俗話說:“民以食為天!背缘奈幕恢必灤┰谖覀兊臍v史長河中。無論是什么樣的習俗,肯定與吃有一定的關系。那么,你知道立秋時節有哪些習俗是與吃有關的嗎?不妨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。 1、吃秋桃 據說有些地方有立秋這一天吃桃子的習俗。在立秋這一天,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,都要吃一個桃子,然后將桃核保存下來,等到了除夕,把桃核拿出來丟進火爐中,這樣意味著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。 2、吃西瓜 江蘇等地都有立秋這一天吃西瓜的習俗。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。這是因為人們覺得西瓜比較寒涼,而過了立秋之后,天氣變得涼爽,再吃這樣寒涼的東西會損傷我們的腸胃。 3、吃龍眼 立秋時節正是臺灣龍眼上市的季節,而龍眼素有“福圓”之稱。人們在立秋吃龍眼象征著有福。 4、吃“渣” 山東萊西等地有立秋吃“渣”的習俗,并且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: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”。 5、吃餃子 沈陽等地有吃餃子的習俗,大家一起搶餃子吃,意味著秋天能體格健壯,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。 6、吃雞蛋 我國某些地方還有立秋這一天吃雞蛋的習俗。雞蛋性平,具有補氣虛、安神養心的作用。另外,雞蛋不傷脾胃,老人、病人、幼兒、孕婦等人群都可以食用。 7、吃清涼糕 在金華立秋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。何為清涼糕呢?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,倒在碗里。待第二天早上,結成一整塊。然后切成小塊,撒上白糖、醋、薄荷,清涼爽口、酸甜開胃。
秋季是腸胃疾病高發的季節,所以大多民間習俗都有祛除災害、祈求健康的愿望。雖然這些民間習俗的來源我們已經無從考證,但是代表的是一種希望健康無病的美好愿望,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,我們應該牢記它。
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閉窗口】 |
上一篇:處暑后飲食有些什么需調整的 下一篇:大伏天期間食用哪些食品更好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