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中秋節的飲食習俗及養生要點 |
來源: 點擊數:125次 更新時間:2023-9-25 16:19:59 |
中秋節,又稱祭月節、月光誕、月夕、秋節、仲秋節、拜月節、月娘節、月亮節、團圓節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飲食習俗及養生要點,希望對你們有幫助。
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1、月餅 中秋賞月吃月餅也是不可缺少,特別是吃月餅。中秋吃月餅,最先見于蘇東坡的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與飴"之句,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“玩月羹”等。 2、秋宴 除食月餅以外,中秋宴俗也是一大特點。最早在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里,以宮廷最為精雅。到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,螃蟹用蒲包蒸熟后,眾人圍坐品嘗,佐以酒醋。食畢飲蘇葉湯,并用之洗手。宴桌區周,擺滿鮮花、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,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。清宮多在某一院內向東放一架屏風,屏風兩側擱置雞冠花、毛豆技、芋頭、花生、蘿卜、鮮藕。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,上置一個特大的月餅,四周綴滿糕點和瓜果。清宮月餅之大,令人難以想象。像末代皇帝溥儀賞給總管內務大臣紹英的一個月餅,便是“徑約二尺許,重約二十斤。 3、桂花鴨 因全國各地的飲食習俗不同,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其它美食,如江南一帶的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,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!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,肥而不膩,味美可口。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,澆以桂漿,美不待言!肮饾{”,取名自屈原《楚辭·少司命》“援北方閉兮酌桂漿”。桂漿,一名糖桂花,中秋前后采摘,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。南京婦女手巧,把詩中的詠物,變為桌上佳肴。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。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,還要打粑、殺鴨子、吃麻餅、蜜餅等。冠縣、萊陽、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,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“麥箭”。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,若中秋節下雨,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。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,女子安排佳宴。不論貧富,必食西瓜。 4、菜餅 中秋節前后正是水鴨公初長比較嫩的時候,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,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。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,還吃一種叫“菜餅”的食物。菜餅以面粉為材料,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。臺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。近年來,臺灣的中秋節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活動———烤肉。 中秋節的養生要點 1、多搓手,可預防感冒 較簡易、有效預防感冒的方法可數“搓掌”法了。雙手反復搓掌對預防感冒大有裨益。中醫認為雙手拇指的根部(即“大魚際”)脈穴兀豐,經常合掌搓擦,對改善上呼吸道功能及新陳代謝頗有效果。 操作方法甚簡單:即雙手合掌,對搓時兩手的“大魚際”應貼合,以搓得雙手發熱為度。亦可一手固定不動,另一手對其搓動。再兩手上下交替互擦1-2分鐘,手掌便會發熱,這樣可促進“大魚際”的血液循環、疏通脈穴,強化呼吸道,抵御感冒病毒侵襲,提高免疫能力。 2、節后多喝粥和湯 在所有節后綜合征中,腸胃問題是人們最大困擾。一方面大魚大肉、開懷暢飲,讓腸胃大受刺激。另一方面,晚睡晚起,飲食不規律,又讓腸胃飽經摧殘,所以很多人在年后,會出現各種腸胃問題,比如消化不良、肚脹惡心還有神經性厭食等。營養學家提醒大家,中秋之后,都市人首先要調養腸胃,通過飲食讓身體盡快恢復狀態。 節后多喝粥和湯,蔬菜可以做成粥,這樣不僅能補充纖維素,而且利于排毒。早上可以喝甘蔗粥、玉竹粥、沙參粥、生地粥、花生粥等。 3、晨飲淡鹽水,晚飲蜂蜜水 養生專家提出,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:“朝朝鹽水,晚晚蜜湯!惫夂劝组_水,水分易流失,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,情況就大不同了,這種方法,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。白天喝點鹽水,晚上則喝點蜜水,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,又是秋季養生、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,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。 現代醫學證明,蜂蜜對神經衰弱、高血壓、冠狀動脈硬化、肺病等,均有療效。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,還可以起到潤肺、養肺的作用。因此,當秋天來臨之際,盡量做到“晨飲淡鹽水、晚喝蜂蜜水”,以保身體健康! 4、早睡早起,增加午睡 對于渴望秋季養生的朋友,入秋之后就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了。例如,就是比以往早睡10分鐘,20分鐘,也會對秋季養生起到很大幫助。秋季養生對于女性朋友尤其重要,更應注重早睡早起。夜愈深,寒氣愈重,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,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,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。 對于上班一族,午睡是必不可少的。每天中午小睡片刻,不但可以恢復精力,還能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。對于退休在家的老人,睡午覺就更是必需的了,既能打發時間,又利于健康。 5、加強鍛煉,適量運動 秋天是養肺的季節,戶外運動正當時,適當參加一些戶外運動,不但可以養肺,還能驅除秋乏,有助于減肥。養生專家建議,秋季可以適當地參與諸如登山、慢跑等戶外運動。 秋季運動可多選擇一些戶外有氧運動,比如戶外慢跑。據介紹,慢跑可以增強血液循環、改善心臟功能、減輕動脈硬化等。戶外慢跑要選擇空氣清新的公園、江邊等地,遠離工地、馬路,讓你的身體呼吸新鮮空氣。如果清晨慢跑,要掌握好節奏,做足準備運動,慢慢進入狀態。清晨起床,身體其實還沒有完全蘇醒,這時強行讓身體進行相當負荷的工作,反而對身體不利。清晨運動前,可小口喝水后,活動全身各個關節,將身體喚醒,再進行慢跑。秋天不宜大量出汗,慢跑的最好狀態是微微冒汗。 6、心情舒暢,預防悲秋 由于秋季白天漸短,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,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,因而會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。常年在室內工作的成年女性,體質較弱或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,以及平時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,更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癥。 “多事之秋”并不可怕,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情緒和良好的精神狀態,凡事要看開、想開;晴朗的日子里,應多外出活動,如假日郊游、登高觀景等,既可使人心曠神怡,還可接受陽光的沐浴,對神經系統起到調節安撫作用,保持起居、飲食有常的生活習慣,在飲食上,可多吃些健腦活血的食物,如核桃仁、雞蛋、豆制品等;適量采取一些耐寒鍛煉措施,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,如培養用冷水洗手、洗臉的習慣,多參與一些有利于愉悅身心的娛樂活動,如打牌、下棋、養鳥等。 7、適時添衣,適應天氣轉涼 穿衣講究“春捂秋凍”,這里的“凍”是指應該適當的凍一凍,以“略感涼而不感寒”為標準,不過暖也不過寒,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。在身體素質能夠承受的情況下,不要一冷就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,那樣的話冬天不知道還要給身體裹幾層呢。 兒童和老年人體質較弱,對冷的敏感性較高,在秋季尤其要注意衣服的增減,早、晚應多穿些衣服,避免受涼感冒。當然要避免天一涼就加厚衣,這樣有利于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對于寶寶來說,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氣、吸濕的純棉衣服外,還應注意防止秋季中暑,因為很多父母早上給寶寶穿了較厚的衣服,等到了中午氣溫升高時,往往又忘記給寶寶減衣服,導致寶寶被捂得中暑。 8、少吃辣,多吃酸 “少辛增酸”是中醫養生保健醫學對于秋冬交替時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。這段時間的養生保健必須遵循“養收”的原則,其中飲食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,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食物。 秋冬交替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,這個時候適當吃些酸性食物(比如醋)能起到軟化血管、預防心血管病發生的作用。酸性食物除了醋外,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、檸檬等偏酸性食物。特別是在流感高發的季節,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發病幾率要低。檸檬的有機酸含量比橘子、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幾倍。有機酸是維生素C的“安全衛士”,秋冬季時多吃檸檬或喝檸檬水能有效預防皮膚干燥和上火。 9、多吃蔬果,預防上火 秋季是一年中比較干燥的季節,從中醫角度上講,這個季節燥邪旺盛很容易侵犯人體!耙坏┰镄叭肭,會導致人體津液耗損,出現咽喉干痛、兩眼紅赤、鼻腔熱烘、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、流鼻血、牙痛等癥狀,即中醫所說的上火!
專家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同時,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,喜歡喝茶的人,可以多喝綠茶,有清火的功效。需特別提醒的是,預防上火或者已經上火,都應該多喝水。以白開水為佳,也可以沖調蜂蜜水、淡鹽水等飲用,成年人每天以8杯水為基本飲水量。
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閉窗口】 |
上一篇:雙十一食品銷售情況 下一篇:處暑后飲食有些什么需調整的 |